乌尤寺位于四川乐山市东岸,原名正觉寺,为唐代名僧惠净法师所建。北宋时,改正觉寺为乌尤寺,以山名寺。乌尤山四面环水,孤蜂兀立,山上林木茂盛,绿荫重叠。据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记载,乌尤山原与凌云山相连,蜀郡太守李冰治理沫水(大渡河),开凿江道,引部分江水绕乌尤山而下,使之成为水中孤岛,也称之为青衣别岛。现山上有“离堆”石碑,离堆即离岸之意。
乌尤寺中有尔雅台,传为汉犍为郡郭舍人注释《尔雅》处,尔雅台右侧临江绝壁凿有“中流砥柱”四字,字径5米,为明嘉靖乐山人彭汝实所书。寺中还有罗汉堂等许多楼台殿宇,绿瓦红墙,掩映其间,景色佳丽。
明清时寺院两度毁于战乱,现存建筑大多为清朝末年和近代所建。
大雄宝殿后的如来殿,为清末同治年间重修,双层结构,上层为藏经,藏有《频伽藏经》、《日本续藏经》各一部,约万余卷。殿前两个撑枋上,雕有凌云、乌尤两山的全貌,玲珑剔透、巨细尽致。
如来殿右侧西廊尽头为观音殿,重建于1925年。如来殿左侧东廊尽头是方丈室。方丈室为一四合小院,幽静雅致,四壁嵌有不少匾联题词。
在如来殿西侧有著名的尔雅台,传为汉代郭舍人注释《尔雅》的地方。台右侧临江绝壁处有明朝鼓汝实所书“中流砥柱”四个大字,字径达5米,为乌尤一景。
乌尤山自1984年开放以来,每年有上百万游人香客前来观光、朝山。乌尤寺和全国其他寺庙一样,热心社会公益事业,积极购买国库券,为灾区捐资献物,受到各界好评。
与乌尤山相距一华里便是凌云山,著名的乐山大佛就位于凌云山栖鸾峰下。乌尤寺与乐山大佛遥相呼应,成为此地的两大盛景。
1983年,乌尤山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。